失林之鸟的成语故事


失林之鸟

拼音shī lín zhī niǎo

基本解释失去树林的鸟儿。比喻无处藏身与生活。

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三回:“何乃进不偶用,退不获安,呼吸若穷池之鱼,行止比失林之鸟,忧伤之心,不能亡已!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失林之鸟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失林之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博学多闻 《文子 精诚》:“虽博学多闻,不免于乱。”
缝衣浅带 先秦 庄周《庄子 盗跖》:“今子修文武之道,掌天下之辩,以教后世,缝衣浅带,矫言伪行,以迷惑天下之主。”
坐薪悬胆 《金史 术虎筠寿传》:“中都食尽,远弃庙社,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,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。”
闻声相思 《鬼谷子·内揵》:“君臣上下之事,有远而亲,近而疏,就之不用,去之反求,日进前不御,遥闻声而相思。”
付之一炬 唐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戍卒叫,函谷举,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。”
发综指示 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夫猎,追杀兽兔者狗也,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。”
蠢蠢欲动 南朝 宋 刘敬叔《异苑 句容水脉》:“掘得一黑物,无有首尾,形如数百斛舡,长数十丈,蠢蠢而动。”
众喣山动 明 李东阳《余肃敏公传》:“役未及兴,而众喣山动。”
物腐虫生 宋 苏轼《范增论》:“物必先腐也,而后虫生之;人必先疑也,而后谗入之。”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?”